汕頭又添一金字招牌。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命名汕頭市廣東省節水型城市稱號的通報》,經過現場考核、綜合評審和公示等程序,我市順利通過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專家進行的評審驗收,被命名為“廣東省節水型城市”稱號。
我市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18.69億立方米,人均本地水資源量約為331立方米,遠低于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220立方米的水平,水源性、水質性缺水并存,屬重度缺水城市。面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近年來,我市把創建節水型城市作為解決水安全問題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通過大力創建節水載體、建立用水檔案、健全用水制度、改造用水設施、完善用水統計、降低管網漏損、整治黑臭水體、推進海綿城市、強化節水宣傳等多種方法,在全市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節水型城市創建熱潮。
“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等諸多方面內容。其中,完善規章制度是這項創建工作的第一步。據了解,我市于去年制訂實施了《汕頭市節約用水統計制度》,并出臺了《汕頭市節約用水獎勵辦法》、《汕頭市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實施細則》、《汕頭市中心城區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實施細則》等,努力促進節水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創建和發展節水型載體(企業、單位、小區)是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的重要一環。我市先后有61家載體達到節水標準并通過市級考核驗收,其中,汕頭凱星印刷板有限公司等6家載體還被省核準為2019年第一批廣東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
目前,我市已實施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特種行業(洗浴、洗車)用水計量收費率100%;逐步推行非居民用水單位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非居民計劃用水率達到90%。節水器具銷售普及率達100%;城市自來水管網漏損率降至修正后10%以下;城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達136.24%,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84.2%。
(記者蔡曉丹)